在現今活動策劃中,滿足與會者的飲食需求已成為不可或缺的一環。從基本的素食、猶太教潔食(Kosher)到無過敏原餐點,這些需求都直接影響與會者的滿意度,進而影響活動的成功。然而,隨著健康飲食趨勢的興起以及個性化飲食方案的普及,策劃者需要應對的挑戰越來越多。
飲食需求的進化與挑戰
活動策劃者最近發現,與會者的飲食要求已不僅限於常見的素食或無麩質需求,而是越來越專門化且複雜化。例如,有些人會註明:「只能吃煮熟的豌豆,但不能蒸豌豆」或「只能吃黃色蔬菜,無法接受綠色蔬菜」。這些超精細的需求不僅需要更多的溝通,還挑戰了餐飲供應的靈活性。
活動策劃專家吉兒·伯克特(Jill Birkett,Questex旅遊集團副總裁)指出,現在每300位與會者中,平均就有至少10位會提交極為詳細的飲食偏好描述,甚至以段落形式表達。這使得滿足所有需求的難度顯著增加。
應對策略與最佳實踐
為了平衡複雜需求與實際操作,伯克特建議採用自助餐形式,並在菜品旁標註詳細的成分。然而,這也面臨另一個挑戰:供應商或場地可能只提供簡單的標籤,例如「烤雞」,而未提及內含的洋蔥、大蒜等可能引發過敏的成分。為此,她建議策劃者與供應商密切合作,確保標籤能清楚列出過敏原。
飲食活動專家崔西·斯塔克拉斯(Tracy Stuckrath,Thrive! Meetings & Events創辦人)則建議,活動註冊表應設計成選項式的菜單,讓與會者從列出的選項中選擇飲食需求,減少「其他需求」書寫欄的使用,從而簡化整理與記錄流程。
此外,斯塔克拉斯還強調,完整的成分列表應該在活動應用程式或現場提供,例如由宴會負責人手持成分清單,方便解答疑問。而在宴會訂單(BEO)中,應至少標明每道菜的過敏原,以便活動和場地團隊能迅速應對問題。
更多建議
這些方法不僅能提高與會者的滿意度,也能有效減少飲食需求處理中的混亂,讓活動更加順暢。
如果大家對我們的專業餐飲管理或活動策劃服務有興趣,請 WhatsApp 我們 57416939 查詢吧!
報價查詢
WhatsApp us